極端氣候灌溉學
整合軟硬體,智慧管理水資源
臺灣年降雨量雖是世界平均的2.5倍,卻因地形、地質條件與降雨型態難以把水留住,被形容為「水資源的過路財神」。在用水標的上,農業用水約占每年總用水量的7成,其中用水量最大的水田創造的產值雖不高,卻具有提供生物棲地、調節微氣候、補助地下水等功能,而灌溉水源是否足夠,亦攸關糧食安全。
在旱澇交替愈趨頻繁的趨勢下,如何充分利用每一滴水,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。近年,產官學界亟思研發各種節水措施與技術,例如水稻強化栽培系統(SRI)、旱作省水管路灌溉、高床飼養、海水統籌供應系統等,不僅善用水資源,還能提升農產品品質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,有哪些方式可以因應農業缺水的挑戰?